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政协第五届梅州市委员会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12-02-23 作者:市政协 点击:1712

政协第五届梅州市委员会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2008年8月前称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委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为委员拓宽了解市情、民情的渠道,取得了一批调研成果,发挥了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在开展客家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客家名人为主线,征编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人物史料,文史工作取得较大成就,得到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一、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增强专委工作活力

本届专委会根据政协领导提出的“政协工作机制要创新,工作方式要创新,工作方法也要创新”的工作思路,以强化“关注民生、参政为民”为理念,以提升委员参政议政责任意识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在积极履行政协职能,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强专委工作的活力,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组织举办专题报告会。2007年7月,邀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举办“和谐社会”专题报告会,推动委员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8年8月,邀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专家,举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专题报告会,推动委员深入理解和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提高广大委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我市绿色崛起战略服务。

(二)开展“下基层、访委员、听民意、办实事、促发展、建和谐”的活动和界别活动。开展“下基层、访委员”活动,是本届市政协强化“关注民生、参政为民”理念,提升委员参政议政责任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政协工作从机制、方式到方法的创新,成为本届专委工作常态,这是一项开展时间长、参加委员多、影响面广、委员反响成效大的专项活动。五年来,以集中走访和个别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并结合委员界别活动,遍访专委会全体委员及其所在单位,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专委会与委员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了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使政协人才智囊优势和界别联系面广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使政协工作通过委员所联系的界别深入到群众中去,从最基层听到群众的声音,把政协关注民生、民情,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落到实处,委员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专委会工作活力增强,对拓宽和创新政协工作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发挥优势,开展与文艺界人士的交友联谊活动。专委会自2008年改称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以来,增加了联系文艺界别的职能。几年来通过参加各类型文化社团的活动,拓宽与文化领域各个层面的文化人士的交友联谊活动,参与的主要活动有,书法美术界的各类画展书展,笔会、观摩会、座谈会、采风等,收藏界的鉴宝讲座、收藏知识交流活动及各类展览等;协助根艺协会开展调研和筹建协会工作;此外还参加了其他文化社团活动,如朱熹文化研讨会、梅州客家根土文化研究会等学术活动,组织文艺界别委员考察基层文化站所、旅游产业园建设情况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与文化艺术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团结了界别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界别群众,为开展客家文化研究,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言立论奠定了基础。

(四)关注民生,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关注民情、民生,是委员们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五年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委员了解民情、民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平台和方式,充分调动委员了履行职能的积极性。委员们将所联系的界别基层群众声音,通过政协社情民意、提案等渠道反映出来,委员履行职能落到实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这些的社情民意、提案,有些作为政协主席会议的建议案素材,经进一步调研,成为政协主席建议案上报市委市政府;有些提案成为市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据统计,五年来提出的社情民意有30多项,集体和个人提案110多件。

本届专委会配合省政协举办的全省青少年书法大赛,协助办公室组织举办了四届梅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通过遴选参赛选手及参加省大赛,评选我市优秀书法辅导老师和优秀书法培训学校等系列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市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发展;协助办公室筹备组织做好“辉煌60年全市政协书画摄影展”活动。做好全市政协书画摄影展作品征集和评选工作。组织市山歌剧团、广东汉剧院、市群艺馆等单位文艺界委员参加“辉煌60年”座谈会文艺表演。

二、创新思路,加强文史资料征编工作

第五届文史编委会从梅州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文史资料工作对推进梅州文化事业发展和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新途径,扣紧弘扬客家人文精神这一主线,遵循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方针,以创新人文优势,激活历史遗存,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目标,确定征编客家文化名人系列史料为本届文史工作思路。

(一)编辑出版《叶剑英文献综录》。2007年,以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举办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编辑出版了《叶剑英文献综录》。收录1921年至2006年,研究叶剑英的著作论述和缅怀叶剑英的诗文书画和画册照片等文献目录,成为广大学者、读者学习、缅怀、宣传、研究叶剑英伟大思想、崇高风范的一部参考工具书。

(二)编辑出版《梅州将军录》。2008年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协作编辑,全书共收录梅州籍将军472人,分“革命先驱、长征英杰、抗日名将、开国功臣、当代骄子、将军谱”六个单元,以图示为主,约20万字。

(三)编辑出版《梅州大学校长录》。2009年与市教育局合作编辑。全书共收录梅州籍大学校长231人,分“叶帅与教育、院士校长、知名大学校长、普通大学校长、党校及干部培训院校校长、成人高校校长、港澳台及海外院校校长、梅州教育简史”等8个部分,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共20多万字。

(四)征编出版《梅州院士录》。自2010年始,开展了梅州籍院士资料征集工作,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获取线索,走访市直相关部门、院士家乡及院士曾经就读的中小学校,向院士本人、院士亲属、院士工作过的单位发函征集资料。并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院士较为集中的城市,在所在城市梅州客家乡亲社团的帮助下,拜访院士及院士亲属。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收集到21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及2位外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共23位院士比较完整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编辑出版了《梅州院士录》,全部约30万字。

(五)搜集积累梅州籍进士资料及梅州籍客商资料。在开展以上客家名人文史资料专辑过程中,我们同时进行各县(市)科举时代进士的资料搜集工作,并与市工商联和企业家协会协作,收集梅州知名客商资料。此外不断汇集散见于各类资料中的有关梅州历史文化遗产项目材料。

通过编辑出版文史资料,发挥文史资料以文会友、存史资政、联谊联情的团结作用;对弘扬客家文化,促进新时期客家文化研究,建设文化梅州,构建和谐梅州,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开展调查考察活动,为“文化梅州”建设建言献策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全省文化名城的决策,我市挖掘、整合和开发梅州人文资源,建设文化名城工作不断推进,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战略部署,以突出客家话、客家山歌、客家民居、客家名人、客家民俗等客家文化特色为主题,开展了系列调研考察活动,取得相应的调研成果,以此作为专委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

(一)开展弘扬客家乡土文化专题调研。2007年,开展弘扬客家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提出:一要强化客家乡土文化对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切实做好客家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组织开展广泛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把挖掘保护客家乡土文化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等意见建议。调研报告得到市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经主席会议研究讨论,形成了《关于“弘扬客家乡土文化,推进文化梅州建设》的主席会议建议案(梅市协字[2007]7号文),报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建议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批转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落实执行。对我市打造“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繁荣农村基层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开展“积极开发客家人文历史生态资源,建设旅游休闲基地”的专题调研。2007年,会同文教卫体委员会开展了系列的调研考察,这一主题最后形成主席会议建议案,并在2008年度开展跟踪落实调研,有力地助推我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开展“客家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创新客家文化品牌”专题调研活动。2008年,先后到市相关职能部门及蕉岭县和梅江区文化单位进行专题调研,调查了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情况以及现有文物保存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发展大文化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结合客家文化特点,以“名人牌”“生态牌”为客家文化的创新点和结合点;加大客家文化研究力度,发挥客家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梅州客家文化展示平台,扩大梅州影响等意见建议。

(四)承办政协五届十二次常委会专题议政调研。2009年度,市政协确定以“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名城”为第二季度常委会议专题议政课题。专委会承担了这一调研课题,深入我市8个县(市、区),市文广局、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开展调研,邀请市文联、市社科联下属文化协会、学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拜访在梅知名文化界人士,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名城》专题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提交五届第十二次常委会进行专题议政,常委会专题议政成果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要意见和建议有:一是凸现六大品牌,彰显客家文化特色。传承客家话,突出客家方言特色;保护围龙屋,展示客家民居特色;传扬客家山歌,演绎客家艺术特色;建立文化名人纪念馆,提升客家人文秀区特色;传承客家民俗,展现客家民系特色;发扬“崇文重教”传统,体现“文化之乡”特色。二是加强五项工作,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开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客家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加强客家文化的宣传推介工作,利用客家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投融资模式。

(五)开展客家传统民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现状的专项调研视察活动。2010年,先后考察了大埔县、蕉岭县、兴宁市和梅县等县市及韶关的始兴县古民居保护情况,并到福建省永定县考察了客家土楼和连城县培田古民居,与当地政协进行了有关民居文化调研的交流,11月份组织部分委员赴四川洛带客家地区,考察当地客家历史文化传承和民居建筑的保护利用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调研成果提交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大会作了书面发言。

(六)开展“依托客家文化资源  加快梅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调研。2011年度,按照工作计划的相关部署,开展了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一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客家方言文化产业牌,民居文化产业牌、民俗艺术文化产业牌以及名人文化产业牌。二是重点培育创意文化产业,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资源与传统工业结合、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系统整体协调发展。调研成果将作为六届一次大会的发言材料。

除以上开展的主题调研视察以外,期间专委会还开展了相关的调研视察活动。主要有:协调市民革界别开展“农民工职业病防治问题”的专题调研,“在广东博物馆建立名人纪念馆建议”提案论证调研,与提案委协作开展关于做好茶山村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提案督办调研。开展“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和“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建设情况”专项视察,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题视察,考察五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建牌坊文物等考察活动。此外,陪同参加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调研组来梅调研“地方戏剧团体现状和发展情况”,考察我市山歌剧团、广东汉剧院等戏剧团体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情况;协助韶关市政协文史专委来梅开展客家古建筑考察,也为自身进一步掌握我市客家文化积累了材料,为今后推动客家文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打下了基础。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积极开展客家文化研究和交流,探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加强与梅州本土及兄弟市客家文化研究机构、文化人士的联系,掌握客属地区文化研究的动态、信息及运用文化成果发展文化产业的情况,开展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二)做好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地方政协文史工作会议关于做好文化积存资料研究工作的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把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发挥文史资料的团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