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协委员之履职与修养
摘要:政协委员被普遍认定为业界精英、社会贤达,人民政协则因此成了重要的“人才库”。政协委员具有“业界权威”等履职天赋,这需要珍视,要合理利用,更要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和内在气质。政协委员的履职需要培育“界别能力”,重视“界别合作”,需要灵活组织不同层次、类别的“团队合作”,寻求各界合力和社会助力,共同保证其政治任务的完成,这也是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政协委员;履职;修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三)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人民政协是社会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的“中国式民主” 。人民政协也是政协委员展示风采、贡献才智和成就自我的重要平台。当然,政协委员要在政协平台中有所为,就要合格或优秀履职。事实上,所有政协委员(全国的和地方的)都必定回答过如何更好履职的问题,本文仅谈谈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外树形象,明确职责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其实,人民政协与政协委员有其特定的形象与内涵。
1、人民政协历来被认定是“人才库”
政协是专门的协商机构,其职责决定了政协委员必须具有特定的天赋能力。政协委员多数是各行各业各地区具有卓越才干的精英分子,他们大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因而眼光独到。这是政协的基本特征,历代领导人都特别强调政协在各行各业中的人才特质,习近平总书记便特别强调:
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可以说是一个大智库。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部署人民政协2019年工作时强调:
扎实抓好政协自身建设。推进协商议政质量体系建设,建立应用型智库和参政议政人才库,为高质量履职建言提供支撑。
无论如何,政协委员有其先天的禀赋和能力,然后能够向政府建言献策,无论是“诤言”“良言”,都必须是睿智之“美言”。政协委员常常被视为“社会贤达”“社会名流”“业界精英”,因此常常被认业是“智库”。 人民政协并非权力机构,而是政协委员进行协商、对话的“权威”机构与平台,却因其能够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而有着特殊重要的影响。
在外界看来,能进入这个平台里的政协委员都是很不错的“人才”和“人物”。当然,政协委员本人可能并未视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著名作家莫言曾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赠言:“成为自己认为没啥了不起,别人认为你确实了不起的人。”他说,马云、比尔·盖茨自己内心也可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那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才会狂妄地认为自己了不起。并未视自己有多了不起的政协委员却大多被认定是“人才库”中的一员。
“尚贤者,政之本也”,伟大的政治和政治制度总是能够很好地吸引各方面卓越人才的参与,也能给予很好的“安排”,让他们能够全心奉献才智。
2、政协委员内蕴着“优秀基因”
政协委员各种提案不断被采纳,体现出人民政协功能的完善,也体现出政协委员的高能特质。这源于政协委员的内在天赋。政协委员从其产生开始便被内在地赋予了“政治”与“界别”的双重“优秀基因”,有其“政治天赋”和“业界天赋”相统一的“天赋”特征。
首先,政协委员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的热情,这是荣任政协委员的前提和根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但政治立场不能含糊、政治原则不能动摇。
其次,工作能力特别强是政协委员必然的身份特征,卓越地完成其本职工作而成为业界优秀,这是政协委员必要的内在天赋。政协委员的业界天赋,源于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要求参与人员具有其更高的天赋。
全国政协委员即参加全国政协的各单位的代表和特别邀请的人士,各级地方政协委员即参加各级地方政协的单位的代表和特别邀请的人士,其产生模式都由政协章程作了特别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
第四十条 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第五十一条 每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及界别设置,经上届地方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政协委员名额和人选及其界别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这是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政协委员都是中国各个领域、各个界别有代表性和有社会影响、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物。他们是“各界的代表”,其典型特征是:“思想政治强、行业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必须有更强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总之,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构”,却是“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权威”机构与平台。其“权威”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亦源于政协委员是来自各条战线上有着突出成就的代表。
3、政协委员必须是“界别权威”
人民政协要完成其任务,必须是个权威机构和权威平台。政协是一个协商、讨论的机构与平台,人民政协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这就必须形成权威机构与平台,需要参与其中和政协委员的“特定”“权威”。
事实上,政协委员总是天然地拥有某种“权威”,其言论总是能够更受到社会的重视与肯定,皆根源于其内蕴着“优秀基因”,其自身的“本职天赋”为其政协履职奠定了先天的优势。俗话说,人微言轻。又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没能取得一定的成就者,其说出来的话往往会被人先入为主地认定其“低质”。成功者总是更能被赋予“智者”的身份与地位,其说出来的话语“份量”自然不同。政协委员杰出的本职专业成就为其委员履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协委员之良好履职,能够提出好的提案,这决不是身处政协这个权威机构和平台,不是因其被选中为政协委员从而被赋予权威的话语平台。政协委员要形成足够的“权威”,既要增强“提案质量”,还要掂量“自身份量”,相当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是其本身作为“业界精英”所带来的权威。因此,政协委员要长期关注其特定的行业、界别,此所谓术业有专攻也。
坚持学习,坚持关注,坚持专注,这恰恰是政协设立专门委员会的重要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
第四十九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由常务委员会决定。专门委员会在工作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
2018年3月16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据此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设置了十个专门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外事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的设立是“根据工作需要”,这种“工作”显然有着强烈的行业、界别等特征。专委会成为委员进行内部协商、讨论的平台,显示出专业性特征。汪洋主席从6个方面部署人民政协2020年工作时强调要“完善人民政协工作制度”,“完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则是其中重要内容。
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尤其要抓好的工作:第一是“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第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第三是“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他特别指出:
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
“为国履职、为民尽责”需要足够的“天赋”和高尚的“情怀”,“代表各界群众”更需要其内在天赋。
值得强调的是,党派干部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体制中有其独特的地位,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都必须有其高素质的党派干部,则必须重视培养党派干部的内在素质,包括其阅历等历史层次的内涵,重要的是必须长期坚持,无论如何,“权威”决不可能是一时造就的,只能是长期沉淀和积累而成的。
二、内增天赋,清醒履职
许多人都有其某种天赋,成为其后天从事某种事业的优势,机构及其职位亦然。这就需要深入理解机构本身的特性,深入理解其职责。“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这正是强调要提升人民政协的内在天赋。
政协委员具有“界别精英”的人才特质,这是政协机构所赋予其的先天禀赋,这是与生俱来的。政协委员内涵着在本职岗位上的出色,让社会认识了你,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认可,这是崇高的荣誉。
事实上,“精英人才”任其天赋异禀、天资聪颖,没有后天的努力也是难于获得真正的成功。先天禀赋契合后天努力,然后才能有所收获。政协委员虽然具有参与人民政协的先天禀赋,要想真正做好一名政协委员,良好地完成人民政协所赋予的各种职能,却仍然需要后天的加倍努力。
1、提升内在气质
政协委员的履职尽责需要提高自我认识,要深入其中,更要“乐在其中”。俗话说:有为才有位。成为业界精英的努力与成功是成为政协委员的内在天赋,政协委员的具体履职同样需要自立、自尊、自强,政协委员要有其职位和职责的清醒。清醒地认识并履行其委员的职位和职责,其实也是进一步培育其内在天赋。
政协委员需要有维护委员职位纯洁的“他律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内心装着人民群众,履行职责时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时刻处于人民的视线与监督之中。政协委员还要有强烈的来自政协章程等制度性规定的“法律意识”,遵循其运作程序,遵循责权一致的机构改革原则。良好的“他律意识”与“法律意识”将使政协委员的调研、监督等履职活动更加规范、高效。
“法律意识”和“他律意识”都是外在要求,所有这些都需要内化为自我要求,形成真正的“自律意识”,然后能够形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良好地履行职责。政协委员必须在“三律”的基础上,形成其强大的“气场”:
正气: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政协委员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政协委员必须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正气和正能量,才能形成让邪气歪风躲避的威严,邪不压正。“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政协委员之“正气”岂能不极力注意哉。
底气:履职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政协委员虽有“界别精英”“专业精英”之美誉,但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研,深入论证,然后才能真正深入到问题的核心,这是履职的根本,也是其底气的根源。政协委员就必须有其引领社会方向的底气。
勇气:政协委员必须有其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必须具有负责和做好提案的硬气,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能有任何借口。别说“我不会写”“我做不好”“我说不好”等等。干事创业就要敢于担当,要做足工作,勇于表达,让形成的共识被更广泛地认可。
2、合理利用天赋
政协委员必须很好地履行其政治责任,要“要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广泛凝聚正能量”,“服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也是人民政协制度赋予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但是,政协委员应当“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
建议献策等履职活动需要讲究特定的“身份”“地位”,因为同样的话是要看谁讲的然后能更有“份量”。有个网传故事:某名校毕业生刚进入某著名公司便给董事长上了一封“万言书”,献计公司发展。董事长大怒,立马给予解聘。建言献策本来是如此地重要,是知识与思想的付出。然而,知识和思想既然重要就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让人接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兑现的,未经实践等证明、检验的知识与思想是要打折扣的。建言献策并非可以随意的,决不是件轻易的工作,也不是谁都能够胜任的。青年才俊之建言献策显然要明智其何地、何时、何人。
俗语说:一个老人便是一座图书馆,这强调老人的阅历,其阅人、阅事无数。俗语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显然,建言献策需要足够的阅历和经验的验证,要基于其“内在天赋”。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讲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政协委员正因其“业界精英”等的“身份”“地位”便具有其先天的优势,亦所谓其“内在天赋”。没有这种“天赋”,其“话语权”和话语的份量便会完全不同。同样地,需要特别重视其源于“界别天赋”的合理性,别在合理性之外多做无谓的努力。
3、培育界别能力
政协委员是一名“代表”,其履职是一种“代议”。现代代议制政治需要高水平的代言人。人大代表是区域代表,有其“分区”;政协委员则有其“界别”。来自不同“界别”的委员有责任为其特定的“界别”发声,为其呐喊。不同界别的委员有其建言献策的偏重点。别让你所代表的“界别”感到你没有反映出他们的内心想法。要经常想想,作为委员你代表了谁?你是否不负其厚望?
人民政协要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要“有序有效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明确政协协商还包括政协内部各界别委员之间的协商,推动政协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就更有必要发挥政协委员作为界别代表及其业界精英的特长,讲究“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专业性,这非常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
中国古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西哲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因为中世纪文盲多,知识存量不足。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每个人都不可能穷尽知识,真所谓“学海无涯”。《庄子》说,以有限的生命去找寻无限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其实,知识要转化为智慧然后能真正解决问题,读书决不能嫌少贪多,做事则要讲求“专业”和“科学”,有必要设定专业范围,“分科而学”。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多由工匠完成,工人之价值更多属于“体力的付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基于科学原理的强大支撑,工人之价值逐渐偏重于知识和思想。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知识的专业程度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更是今非昔比,体力、知识和思想等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价值,更加需要专业人才对于社会决策的深度介入。
无论如何,政协委员“界别天赋”只是基本的履职资格,而且,“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古语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政协委员必须要牢记:“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 无论怎样优越的禀赋,只有继续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履职。人民政协的伟大离不开伟大的政协委员的努力奋斗,政协委员的良好履职则需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值得强调的是,学习常被强调要读经典,许多人可能读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却忘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经典中的经典。政协委员必须是优秀公民,即使不是中共党员,也不能不读好中共党章和中国宪法。
三、各界合力,走向优秀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相应的条件与场景。传统历史学特别重视人物活动,法国年鉴学派则认为环境塑造人,是环境的产物,因而更重视历史人物的环境条件。俗话说:英雄需要有其用武之地。政协委员的履职及其走向优秀也是需要受到关爱与协助的,需要一定的辅助条件。
1、重视“界别合作”
在分科而学的教育背景下,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任何人的知识都是偏重于某个领域的,社会却是一个整体,个人认识便难免“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政协委员要根基于自己的“界别”,需要讲究“专业”履职。
“专业”和“界别”并非只能局限于其中,往往是“跨界也精彩”。政协履职经常需要建立“履职团体”,这就需要基于特定“天赋”的分工合作,需要“专业合作”和“分科合作”。
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成立体现的正是其界别特征,同时强调协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汪洋主席从8个方面总结全国政协常委会2019年工作时强调:
丰富协商形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首次在全体会议期间举行界别协商会议……
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就基础研究与创新驱动发展开展界别协商。
显然,“界别协商”正在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既有界别分工,还有界别合作,分工与协作中体现了工作机制的创新,进而不断推进政协工作的完善与进步。
2、灵活的“团队合作”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又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再优秀的人也是需要有帮手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学管理的“泰罗制”和流水生产的“福特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共同体现出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工作形式。在政协提案等凝聚共识的问题上,团队合作同样重要。共同参与能够更有底气。团队合作的专题调研总是值得提倡的。仅仅出自个人之手的政协提案,其局限性常常会更大,从提案要凝聚共识的角度看,则更不应当提倡。
有必要形成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团队合作。比如,各专门委员会是一种层次,政协工作室又是一种层次,几名委员亦可组成一个小分队。政协委员的履职显然不应担心所谓的“小团体”,“小团体”“小分队”的履职形式具有强列的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加自觉、灵活、高效而主动。
人民政协是委员之家,应当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更加有效而灵活地组建履职小分队,这应当成为政协机关的重要能力。委员可以在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团队中充分酝酿与交流意见,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中更加有效参与,其手段丰富,形式灵活,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3.政协委员是“兼职”吗?
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也没有物质报酬,因其“社会名流”“业界精英”而常常被视作“荣誉”,有其显然的“社会兼职”属性。其实,政协委员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其职责相当明确,有其必须履行的职责,没有完成其职责便是“不称职”的,其“荣誉”必定受损,这在本质上就是相应的“惩罚”。则政协委员所谓的“兼职”定位显然是需要商榷的。
政协委员被认定为“荣誉”“兼职”常常带来认知上的偏差和困扰。比如,有些委员常说,本质工作太忙,政协工作便难于兼顾,许多工作参与不了。有些单位领导甚至认定,政协委员的工作(比如参政议政等专题调研)只是政治责任和荣誉,而与其本质工作无关,因而是“不务正业”。
与其强调政协委员的“兼职”,不如肯定其“本职”属性。其实,无论是“专职”“兼职”或“本职”都是具体的“职”,都有其特定的工作,且都要切实履行,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智力。因此,政协委员需要处理好一身几任的内在关联,要做好职责平衡,切实履行职责。
4.政协委员履职与“本职工作单位”的关联
有些政协委员说,最熟悉的政治问题其实就在其本职工作的领域,有时候也很想就此提些提案,但提案往往最终又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还要由自己去给予答复。因此觉得这种提案没舍提的必要。其实,既然你觉得有必要提出,起码就有“广而告知”的必要。提案不仅仅是建言资政,还要凝聚共识,要扩大社会共识,让更多人加深认识,领导也由此了解更多信息,起到了“唤醒”的作用。我们要牢记:
要树立正确履职观,深刻认识建言资政是履职成果、凝聚共识也是履职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
人民政协的有些工作可能与某些委员的本职工作重叠。比如,学校总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强调服务和回馈地方社会;学校老师有必要深入接触社会,这就需要相应地进行一些专题调研,这与学界政协委员的履职调研也是一致的。然而,政协调研成果却常常不会被视作科研成果,完全不受学校重视,甚至视之为低等级工作,完全没有工作量,这些工作成果只有呈现在全国核心期刊上时,似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果。为什么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呢?
有些委员则发出感慨,其政协履职常常不受其本职单位的支持与激励。比如:有些学校重视“双师型”人才,重视老师与工程师、律师等的迭加。教师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却完全是其个人的事。其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没有“师”之名,却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参与,可能比“双师型”更能发挥其专业学识,要想在这里做出让人民满意、让领导满意的工作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无论如何,政协委员的履职需要其本职单位的全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助与关爱,需要政协机关的辅助、调研对象单位的协助和本职单位的理解与协助,这些都是政协委员履职不可少的条件。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履职决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事,其荣誉也不仅仅是其个人的,本职单位的支持和关爱体现了社会民主化的程度,还是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或许也是制度体系值得探讨和完善的重要细节。
结语:根植于传统的盛世民主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政协委员在参与人民政协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有必要切实加强其理论学习与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决不能“自诩高明、脱离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强调要相信群众,敞开大门,强调群众意见及其满意的重要性。中国古语也说:礼失求诸野。“礼”即“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其创新之源泉皆在于人民群众。西周文王总结商政之失时便特别强调要“敬天保民”,几千年中国政治传统都强调“民”。作为各界代表,政协委员必须切实担负其政治职责。
近代以来,欧美列强挟其坚船利炮东来,西学东渐对于近代中国就是欧风美雨,在强烈的碰撞中,中华文明逐渐引进和接纳了大量的欧美元素。经过近现代时期的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代议政治与政党政治都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血液,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
“伟大成果”和“伟大创造”,这是吸纳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精华,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本土传统,又有着从不拒绝、有容乃大的气魄。“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放眼世界,打开视野,则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会有更高的视角、胸襟和气魄。这就是人民政协“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根本理由,也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成为人民政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是无上的荣誉,也是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只是一名普通政协委员的履职感受与自我鞭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省身”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历史总结中进步的。撰写文章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次回忆和思考,是一次感恩和进步。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恰逢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通过每天的新闻报道,笔者感受着全国政协委员的智慧,如沐春风。他们高举团结与民主两个主题,共商国是,奉献才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堪称履职模范,成为地方各级委员的表率。欣逢盛世,走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作者 魏明枢,嘉应学院政法学院教授、梅州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