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

叶小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制度定型——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

更新时间:2019-04-12 作者:梅州政协 点击:3952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这个重要论断,是为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作出的制度定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即将迎来70周年诞辰、具有辉煌历史和巨大成就、具有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如何跟上时代之“新”而“出新”“履新”,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笔者认为,应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把“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

一、新方位新使命的两大要义

方位之“新”,指要站在新的政治高度;使命之“新”,指要挑起新的政治重担。新方位、新使命之“新”,一是“制度成熟定型”,即从政治制度建设的高度出新;二是“专门协商机构”,即从明确人民政协的着力点就在于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出新。

“制度成熟定型”至关紧要。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治理体系传承,早在秦汉时期的政治实践中,就形成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治理体系。由于这一治理体系符合我国实际,得到历代有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认同,拥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我们的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我们的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我们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是要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这就必须从制度建设上,切实、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当然包括必须搞好选举民主,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选举投票是人民的权利,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内的政治参与也是人民的权利,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权利。要把“实现人民最广泛、最有效的政治参与”作为最大追求,在我国,就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持续行使,而不是一时一事的。“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选举民主是人民通过选举选出代表进行授权委托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间接性的而非直接性的政治参与。而且选举民主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用政治学的术语讲是一种起点民主或断点民主。由此就会产生在投票之后或非选举期间人民如何行使权利问题,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的问题。协商民主则能使人民持续而直接地进行政治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到了新的高度。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开辟了人民民主新境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在于它独具“天时、地利、人和”,有深厚的文化、理论、实践、制度基础。它来源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来源于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来源于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制度上实现的伟大创造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这就是“制度成熟定型”的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专门协商机构”意义非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单位等渠道,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以求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工作机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化体系,渗透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基本单位政治生活中,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协商,即: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事务进行协商)、社会协商(执政党、人大、政府等国家权力中枢与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就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协商对话)、基层协商(基层领导机构与基层广大群众之间进行的一种协商议事和对话的制度)。其中,人民政协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强调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他指出,“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

人民政协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载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具有覆盖面广的组织架构,可以为构建我国协商民主体系提供基础性的组织作用;人民政协丰富的协商民主经验,可以为在党的领导下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人民政协比较成熟的协商议事规则和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可以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可以对其他协商渠道起到配合支持作用;人民政协长期形成的平等、宽容、友善的民主氛围,可以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起精神引领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提出的新要求,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人民政协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载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可以大有作为。

总之,政协的“协”就是“协商”,政协就是专门干“协商”这件事的机构。协商制度的构建,委员的履职,都要围绕专门协商机构的定位来进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渠道很多,但专门协商机构只有人民政协一家。“专门协商机构”顾名思义,就不是一方“协商主体”而是“协商平台”“协商载体”,是“在”政协协商,而不是“和”政协协商。“仅此一家”的专门协商机构,要有特别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资质,高超的政治水平和协商能力,完善的协商程序和制度保障。要有一大批懂政协、善议政、会协商的委员作为支撑。专门协商机构,就要拿出“专”的样子和品质来。

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三句话: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人民政协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落到“专门协商机构”上,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就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了。

二、新方位新使命如何“履新”

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立足点,是“四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切实把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庄严名称、也是这项成熟定型的基本制度所赋予的使命任务;坚持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必须求真务实提高协商能力水平。立足于“四个坚持”,人民政协工作就创新有据、出新有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新亮点,是推动政协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这就特别需要人民政协善于“双向发力”。人民政协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统一体。一致性要有多样性基础,多样性必须一致性指导。既不能过于追求一致性,也不能过于放任多样性,关键是坚持求同存异。而“求同”,就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不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不能因为要在不同情形下寻求最大公约数,就动摇了必须固守的政治底线。也不能因为政协发挥作用重在参政议政、建言资政,就松懈了思想政治引领。如果对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予重视,或者虽然口头重视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相应的制度机制保障,政治圆心就“固”不住,也“守”不了。只有政治圆心钉得更牢,拉长半径才游刃有余,拉得住,不游离。向心力越强,则延伸力越大。离心力越小,则外拉力越大,画出的“同心圆”也就越大。且画出的是不离不弃不散的“同心圆”,而不是散了架、换了心、变了质的“异心圆”。政协要讲团结、讲民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党建立和发展人民政协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好人心向背、力量对比的问题,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在更加广泛、更加强大、更加牢固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就要有更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政治引领力,更厚实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力、众志成城力,更持久的动力、活力、耐力和定力。“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就“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党和国家事业越是向前推进,越需要凝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因此,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就必然要求人民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共识”上聚焦,在“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发力。一方面引导各界委员有序表达意见诉求,另一方面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这是人民政协在功能上更加成熟的表现。不能因为政协工作中建言资政特别重要,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就可以不要。政协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但政协委员中的共产党员必须强化党的政治纪律约束,在政协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对形形色色的错误言行不能无动于衷、置身事外。要及时了解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内部思想动态,把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问题上强化思想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固守政治底线的定力和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能力,引导广大委员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促进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政协之“协”,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协商,在协商中深化认识,寓建言、支持、监督与协商之中,使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成为沟通情况、换位思考、交换看法的过程,凝聚起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共识,形成同心同德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的强大合力。

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新格局,是进一步把协商议政向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推进。2018年,全国政协坚持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共召开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聚焦中心任务,紧扣打赢三大攻坚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提高履职质量,助推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协商为民。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在各个界别普遍开展协商议政,广泛凝心聚力协商求同,画出最大同心圆。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拓宽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空间,舞台更加宽阔了。2019年,全国政协将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关键问题、重大问题,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建言成果。特别是就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促进就业、共享经济发展等,在深入协商的基础上协商咨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环境保护等开展协商式监督,助推党和国家相关决策部署落实。

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新探索,是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作为“唯一的专门协商机构”的政协,把民主协商扎实有效地向基层延伸,是政协工作的新方位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汪洋指出,地方政协工作处在凝心聚力第一线、民主决策第一线、协商议政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我们尤其要从理论阐述、政策指导、顶层设计,深刻理解和推进“治国理政第一线”的深刻内涵和新的要求。国家治理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成熟定型,关键看是否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分养分,可靠、管用、有效。要把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创新结合起来,总结地方政协在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协商程序、丰富协商形式、取得协商实效,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新创造新经验,把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作为市县政协工作的重点,推动协商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把基层协商工作切实开展起来。这种延伸,不是通过增设机构来延伸手臂,而是创新机制来找准靶向,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利益诉求之复杂前所未有。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其中防范政治风险最重要的是维护政治安全,尤其要关注网络和青年。青年大量在基层、网络时刻覆盖基层。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特别是民主协商延伸到基层,可以面向社会阐释政策、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引导各方面客观看待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风险挑战,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同舟共济勇于斗争,努力画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同心圆。作为地方政协,党委要求什么,政协就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就帮什么;群众期盼什么,政协就反映什么。作为地方党政,党政真重视,政协真有力;党政真支持,政协真聚力;党政真交办,政协真给力。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政协向基层延伸和推进民主协商,加强议事协商,有助于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通过发挥寓监督于协商之中的优势,有助于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综上所述,深刻理解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制度成熟定型”和“专门协商机构”两大要义;全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在实践中“履新”的四个要点—立足点、新亮点、新格局、新探索,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必将大有作为、有新作为。(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