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协概况> 地方史话>

建国前梅州开办女校概况

更新时间:2014-07-21 作者:梅州政协 点击:9395

梅州地区特别是梅县,素有“文化之乡”的誉称,教育甚为发达,女子教育也较早兴起,因而妇女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但就女子教育开始兴起的1898年至1949年,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女子实是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仍是文盲。

1898年以前,梅州尚无一间女子学校,在“男女授受不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妇女丧失就学机会,即使是出生于“诗书之家”的女子,其家长也只能请塾师或自己教女儿识几个字,读一读“四书五经”、“烈女传”之类的书。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梅县著名女诗人叶壁华目睹了妇女没文化之苦,深感不平。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地方开明人士的支持下,以梅城原“培风书院”为校址,创办了梅州第一间女子学校一一“懿德女校”,开梅州创办女校之先河。懿德女校属公立学校,教学以文学诗词为主。该校开办之初,招收的学生仅30多名。

懿德女校开办之初,受到封建卫道士的讽刺、诽谤和打击,那些人张贴歌谣,说什么“懿德女学校,做事真荒谬,妇女闹读书,该了!”、“懿德女学堂,校舍变土娼,同入来暗约,出堂!”但叶璧华坚定信念,坚持要办好这间学校。梅州女子教育由此而兴起。

此后,梅县“耕耘小筑”女校、崇实女校、嘉善女校,梅县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广益女子学校。心光盲女院(心光女子学校)、桂里女校,兴宁县懿微女校、怀德女校,大埔县立女子小学校等先后开办。由是,梅州女子入学者日众,不少女子走出家门,公开上学。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梅县的梁浣春在梅城北门外以曾氏别墅为“耕耘小筑”女子学校,是梅州第一间私立女子学校。该校开设国文、算术、常识、手工四门课程。开办初有学生30余人,年长者30多岁,午幼者六、七岁,她们中有的是年轻寡妇,有的是丈夫外出谋生而痛感不识字的苦恼小媳妇,也有家庭经济较好而家长又较为开通的女孩子。

1907年开办的梅县嘉善女校,招收了一部分寄宿生,更有母女同校就读的,时被传为佳话。

这些学校的开办,为推动梅州女子教育,提高妇女文化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受此影响,梅县的松口、畲江先后开办女子学校,成为农村办女校之先驱。

1917年,梅县松口女子学校与当地松口公学合并,称松口公学,该校女生亦并入松口公学就读,创梅州男女学生同校学习之先例。1921年,省立梅州中学开始招收女生。此后,不少中小学校也开始同时招收男女学生。从此,梅州女子都有了上学机会。

1922年,原梅县广益女子小学校正式命名为“私立广益女子中学”。广益女中是梅州第一间女子中学,并实行“六三三”制,设初中三级,附设高中一年级。是年,该校有学生120名,课程设置大体与普通中学相同,但尤为重视英语教学。

1931年,梅县计有女子学校6间,其中中学2间,学生111名;小学4间,学生673名。

在此期间,女子中等专业学校也开始举办。1913年,梅县懿德女校与崇实女校合并,改名为“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但因连年内战,教育经费匮乏,梅县县立女师虽建立6年,未能招收师范生,实为女子小学,直至1919年(民国八年),才开始招收师范学生。1929年,该校改为“县立女子中学”,但仍设师范班及附属小学。时任该校校长的黄春英为恢复女子师范学校而奔走呼号,联络海内外校友,广为集资,建起新校舍,修筑新校道(现梅城培风路),并针对其时小学教师奇缺的情况,提出“要为各县提供师资”的计划,想方设法充实学校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终于在1936年争取将学校由县立改为省立,并改名为“梅州女子师范学校”。此后,该校先后设立了“乡村师范班”(二年制)、普师科(三年制)、简易师范科(四年制)、幼稚师范科(二年制)、简易师范班(三年制)等班级。其规模最大时,有23个班,在学学生900多人,成为全地区中等学校之冠。

另一方面,女子职业学校也开始兴办。1924年,原梅县县立女师教员杨恒昭在梅城开办“恒业女子职业学校”,教授裁缝、编织、刺绣等手工艺术兼学文化。1941年,梅县第一区区立女子小学(原嘉善女校)改为“县立女子初级职业学校”。该校除教授一般中学相同课程外,另设缝纫、编织、刺绣等课程。平远县也于1943年举办职业学校家政班。除此之外,各女校还经常举办妇女工艺传习班,为梅州妇女学文化,走上社会创造条件。

1912年,梅州地区唯一的盲人学校——心光女子学校在梅县黄塘开办。该校是由德济医院德籍助产士赫求光(女)创办,意旨是:务使盲女毕业后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因这间女校专收盲女,1938年改名为“心光盲女院”。该院初期收养盲童女20多名。至1940年,收养盲女增至68人,设有幼稚班、三年级、五年级和手艺班,所有盲女均分别编班上课,主要有国语、算术、写字、神诗等课程,同时进行手工技艺的指导,每天授课7节,8年或10年修完全部课程毕业。

虽然女校在不断发展,但对梅州广大妇女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就当时在学学生而言,女学生所占比例也极小。1932年兴宁县统计,全县有女子小学生1615名,占该县小学生的5.5%;女中学生23名,占该县中学生的2%。迨至1942年,女子教育最为发达的梅县,也仅有女中学生1313名(包括师范及职校学生),为该县中学生的14%。

(余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