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议政建言>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因地制宜 积极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更新时间:2019-03-13 作者:梅州政协 点击:5807

2018年,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现象级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广大热议,该剧讲述治疗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宁”问世,价格昂贵,患者买不起,男主人公阴差阳错成了药贩子,从印度走私具有同样药效、但售价只是正版药1/20的仿制药,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生命得到了延续,但男主终因违法被判刑入狱,白血病患者夹道目送致敬,电影最后以“格列宁”纳入医保、老百姓吃得起药结束。电影中药企、警察、药贩子、病人的孰是孰非、孰对孰错,暂且不论,但却真实反映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实问题。本人作为一位医疗保障领域的从业者,看在眼里,憾在心头,对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大力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实施“三医联动”,采取了完善医保体系、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建设、家庭医生签约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政府的目标值、群众的期望值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小医院能力不足,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让群众感到看病难;二是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没有明显减轻,让群众感到看病贵;三是慢性病、特殊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买药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是基层服务能力不足。2018年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住院的52万多人次中,一级医院仅占25%、二级以上医院占75%,基层缺乏优质的医疗资源,造成病人往上走,基层业务收入少、发展难。二是人才下沉难、留不住。受制于基层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和发展平台等因素,基层引进优质人才少,引进了也留不住。三是群众看病实际支出未减少。虽然近年来医保报销比例、住院起付线、最高支付限额等待遇逐年提高,但医疗支出成本占生活成本的比重并没有降低。四是医疗管理不够规范、服务不够便捷。去年以来,国家通过谈判将48种特效药(其中31种是抗肿瘤药)使用成本平均压低了50%,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却出现了药进医院难、老百姓买药难的问题。

当前,深化医改工作进入深水区,我们要披荆斩棘、克难攻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借此机会,本人提三点建议:

一、强基层,统筹医疗资源配置

一是强化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完善发展规划,设定“限制总量、注重质量、补齐短板”的规划原则,凡是医疗机构的扩容、增设、新建的都必须在规划许可范围内,避免医疗资源无序扩展、无效配置。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配置。积极探索和推行人才县招镇用、人才基层轮岗制度等措施,将基层工作时限与职务提拔、职称评定等待遇挂钩,努力培养人才,尽力留住人才,合理用好人才。三是打造基层的“辐射极”。强基层建设中不搞遍地开花,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在县域内打造若干辐射周边20公里左右的较优质基层医疗机构,逐步解决群众家门口看病问题。

二、强医保,充分发挥杠杆作用

医保基金是医疗最重要的保障,应充分发挥杠杆的撬动作用。一是继续完善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制度,合理控制费用增长,促进医疗水平提升。二是坚持按医院等级设置差别化待遇,引导群众基层就医、市内就医。三是积极研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等工作,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构建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四是积极探索特效药、昂贵药在指定药店购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由药店与经办部门直接结算,解决买药难的问题。

三、强管理,规范提升医疗水平

建立更加完备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对用药、检查、诊疗、病案、服务等进行全面规范,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全面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大力弘扬医德医风正能量,以自身的努力程度换取群众的信任程度。(作者系市政协常委、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黎红英,界别:社福保障)